哈尔滨广厦学院财经学院邱东博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规划课题《基于企业需求的<统计学>课程数智化研究》(课题编号:2021STY28),最终成果应用于《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阴妮、谢利、魏婧、王鹏、包蕊。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带动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时代不同,数智化时代呈现变化规律、环境认知、商业范式、思维方式等的全面变革。企业都在主动寻求数智化转型,加快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企业长远发展。而作为高校,在数智化的背景下,更应顺应时代变化,将课程教学与企业数智化人才需求接轨,提升课程教学的数智化发展,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数智化课程教学模式。
课题在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研究《统计学》课程数智化改革。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统计学》课程开设较久,以往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急需一场教育范式的革命,顺应数智化新时代的转变,满足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人才需求,将《统计学》课程教学与企业发展接轨,更好的发挥数智化在课程中的育人功能,提升《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数智化发展。因此,在面临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中,要融合当下时代需要的实践因素,将工作逻辑与育人逻辑有效结合,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数智化统计学教育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能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统计学》课程教学将应用战略、人力资源、营销、财务等不同的业务场景,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支持企业的“多能”需求,构建数据思维、数据应用和数据平台,使《统计学》课程数智化教学向多维、高质量发展。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数智化理念和技术,基于企业需求,融合现代新技术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 主要内容
(1)数智化下人才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结合“十四五”高校质量提升战略,推进数智化下《统计学》课程的全新改革,改革以高素质、强技能、创新人才输出为目的,要能满足相应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的调整。在企业人才需求的背景下,通过新教学理念的引导、新技术的运用、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满足数智化时代统计学学科与其他数智化下相联系学科共通共融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数智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宽、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建立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及历史沿革;熟悉统计调查的手段、基本流程和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数据基本特征值的运算、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基本概型的概率运算。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统计学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字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发展的问题能力。素质目标:通过统计学理论知识和统计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经济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了解我国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关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
(2)课程建设。一方面,以企业实务操作能力要求为指引,调整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另一方面,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采用数智化教学环境,创新课内课外教学方式,并建立闭环持续教学改进机制。在数智化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接入慕课、微课等网络优质资源,促进学科的高效融合,为国际化统计数据分析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课程立足于从高远处着眼、关键处着手、细节处着金。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中,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化的师资团队,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综合性指导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过程中以市场调研为着手,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课程设计立足于服务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在建设中,可以与同行兄弟院校开展专业与专业群建设的研讨,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课程采用综合式教学评价方法,开展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建立三维评估指标体系,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为观测点,建立关键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要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个人行为表现等,建立全方位考核本系。在知识测评上,建立知识测试报告,有阶段性报告和课程期末报告。在能力测评上,以小组调研结果与个人能力反馈为双模型,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在素质测评上,从个人态度、责任意识、团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融入到课程全过程培养中,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 重要观点
(1)构筑数智化的统计思维。在数智化的当下,引导学生改变统计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更富有创新精神与意识。在遵从课程本身教学规律的条件下,在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等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必要深度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数智化理念下对统计教学规律进行重构。具体可以紧紧围绕统计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的数智化功能渗透其中。首先要构筑学生收集数据时严谨求真的务实态度,去挖掘新技术理念。其关键在于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泛滥的时代,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如果收集的数据有问题,就好比污源之水,会导致后续的一系列分析出现偏差,严重时将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次,要利用好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构筑学生处理数据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处理数据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对各类处理细节都臻于至善,例如,在用图表展示数据时,不仅仅能使用基本的图表描述数据的信息,还能够运用一些数据可视化的技巧,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借助图形化的手段,更清晰、灵活、有效的反映数据信息。
再次,要构筑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分析数据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贯穿于各种统计方法的运用之中。例如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的描述中融入了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既要关注数据水平的高低还要关心数据波动程度的大小,带来的启发是既要看到事物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例如,加权平均计算中融入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维,回归分析中融入了科学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思维,时间序列分析中融入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等。最后,要构筑学生解释数据的理性实证的谨慎探索。解释数据的理性实证的谨慎探索意味着要意识到统计研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统计方法无法完全消除风险,只能做到减少风险、控制风险。例如,对于统计估计问题,需要思考估计的误差有多大,对应着多大的置信水平;对于统计检验问题,需要思考判断出错的可能性有多大,对应着多高的显著性水平。
(2)构建大统计格局,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才市场对计算机、工商管理、财务会计、金融、电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未来社会方向将是各个学科间深度融合发展,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而管理专业、电子商务及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了解大数据的应用并熟练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一些民间机构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纷纷发布数据,传统统计生产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广大学子与时俱进,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统计方法,构建大统计格局。
关注市调大赛
官方公众号
关注学会官方公众号
关注市调大赛微网站
为赛区点赞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53号
技术支持:煜嘉科技